【深亞快訊】一分鐘閱讀電子世界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 發(fā)布時間:2022-12-14 08:55:07
- 瀏覽量:713
【1】科技部公布2022年科研儀器共享考核結果:共享意識增強,成效明顯
近日,科技部公布的2022年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參評大型科研儀器年均有效工作機時為1351小時,年均對外服務機時達到231小時,參評單位開放共享意識顯著增強,對外服務成效明顯??蒲性O施與儀器是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拓展認知疆域的重要工具。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好不好,涉及從購置、管理到服務創(chuàng)新的全過程,需要以系統思維解痛點、疏堵點,形成完善的開放共享體系。
【2】東風汽車碳化硅功率模塊將于2023年實現量產
據東風汽車官方消息,東風旗下智新半導體碳化硅功率模塊項目將于2023年實現量產裝車。同時,東風汽車與中國信科共建的汽車芯片聯合實驗室,正在推進車規(guī)級MCU芯片在漢落地,預計2024年實現量產;與中芯國際合作,已完成設計首款MCU芯片。
【3】中國科大在氧化鎵半導體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第68屆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IEDM,國際電子器件大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IEEE IEDM是一個年度微電子和納電子學術會議,是報告半導體和電子器件技術、設計、制造、物理和建模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的世界頂級論壇,其與ISSCC、VLSI并稱為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中國科大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龍世兵教授課題組兩篇關于氧化鎵器件的研究論文(高功率氧化鎵肖特基二極管和氧化鎵光電探測器)成功被大會接收,這也是中國科大首次以第一作者單位在IEEE IEDM上發(fā)表論文。
【4】中國大陸可穿戴腕帶市場Q3下滑7.0%
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可穿戴腕帶市場仍持續(xù)疲軟,整體出貨1210萬臺,同比下滑7.0%。中國大陸市場受到上半年疫情和封鎖的影響,消費者信心有所回落,對于包括可穿戴腕帶設備在內的非必需消費品的選擇更為謹慎。手環(huán)市場連續(xù)八個季度同比下跌,出貨量下降至350萬臺?;A手表在本季度也遭遇下跌,同比下降7.7%,保持在510萬臺出貨。
【5】我國首個國產核電安全級DCS發(fā)運交付
12月12日,中核集團首個國產化大型商用核電安全級DCS設備成功發(fā)運交付現場,發(fā)運至華龍一號批量化工程——漳州核電1號機組使用。這是中核集團自主研發(fā)的國產化“龍鱗”系統應用的首個大型商用核電項目,對實現自主可控、確保供應鏈產業(yè)鏈完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6】軟通動力亮相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 全棧式服務激發(fā)5G新動能
近日,2022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以全新的線上方式舉辦,大會以“聚力融合創(chuàng)新 共譜數智華章”為主題,全面展示了中國移動十年來數智化合作創(chuàng)新成果,吸引了百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yè)參加。軟通動力作為中國移動攜手同行的緊密合作伙伴,驚艷亮相本次大會云展廳,展示諸多創(chuàng)新5G數智化產品。
【7】AI“超級大腦”上線,寶馬率先在華部署人工智能平臺
隨著“電動化、數字化、循環(huán)減碳”戰(zhàn)略的深入,寶馬集團在中國全面推進數字化變革與創(chuàng)新。近日,寶馬在業(yè)內率先部署了代號為“燈塔”(BEACON)的人工智能(AI)平臺,提供AI應用創(chuàng)新相關的開發(fā)、部署、集成與運行服務的平臺化環(huán)境,加速實現多業(yè)務場景數字化。AI平臺的部署仿佛為企業(yè)的生產和運營上線了一個“超級大腦”, 為寶馬在中國的數字化發(fā)展注入新動能。這是繼BMW iFACTORY生產戰(zhàn)略在6月落地沈陽之后,寶馬集團在華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8】突發(fā)!臺積電EUV光刻被迫停機!
據臺媒報道,因為明年上半年需求訂單萎縮,明年一季度臺積電的收入將遭遇10~15%的環(huán)比下滑。消息人士估計,臺積電3nm到45nm的整體產能利用率在三季度是100%滿載,四季度將下滑到95%,明年一季度整體下滑到75%。其中6nm和7nm節(jié)點受傷最嚴重,將下滑到50%以下,Fab 18的5nm產能將下滑到70~80%。 因為Intel訂單推遲,3nm的情況也不理想,臺積電的一些EUV光刻機甚至正處于閑置狀態(tài)。此前的報道指出,蘋果、AMD、NVIDIA、高通、聯發(fā)科等主要的PC、手機芯片廠商,都在持續(xù)削減臺積電的投片量。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意為分享交流傳遞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
